总台记者在兰州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,在凌晨3时30分接到市民的投诉反馈后,生态环境局立刻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,组织兰州市生态环境行政综合执法队、主城四区执法队、高新开发区、榆中分局同步开展排查工作,并请甘肃兰州环境监测中心协助开展监测。
1
城市融合,正在加速!
前不久,一条“超级环线高铁”G8388次列车横空出世。
从上海站出发,串连起江苏、安徽、浙江三省,再回到上海虹桥。
几乎同一时间,一条长达258公里的中国最长“地铁”正式开通。
一路串连起广州、佛山、东莞、惠州、肇庆这五大城市。
一个是长三角,一个是大湾区。
谁能更快融为一体?
我们知道,长三角是先形成了各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体,而后开始考虑交通的紧密度。
而大湾区不同的是,早在十几年前,就已经开始布局交通了。
先是广州和佛山挑头,2010年开通了全国第一条跨城地铁线,广佛地铁。
随后,大湾区内部各个城市之间跨域融合,相互交叉,正向激励。
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
在深圳、广州工作,去东莞、佛山居住,再平常不过。
如今期待已久的深中通道也已建成通车,整个珠江口未来将形成11条跨海通道,将珠江两岸缝合在一起!
大湾区之内,深圳和广州是两个带头大哥。
因为深圳城市面积太小,经济总量又大,所以被迫发展出了大量临深城市。
而广州经济活力不如深圳,面积又足够大,外溢能力就没有那么强。
所以,对于大湾区众多城市来说,谁能抓住深圳,谁就能加快发展!
为此,临深城市早就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了!
2
我们打开地图,所谓临深,刨除香港,就是惠州、东莞、中山。
中山能加入深圳“群聊”,深中通道当属头功。
而珠海还要等深珠通道开通才算真正加入。
曾经,临深各城在两地交界带大量卖地、建房。
凭借着跟深圳的极大价差,临深房价水涨船高。
大潮褪去,现在呢?
就比如惠州,号称“深圳后花园”。
在高峰期,惠州的深圳客占比超过一半。
房价涨幅也一度超越深圳!
甚至还曾因房价上涨过快被约谈。
这几年呢?
直接来看数据:
2022年,惠州新房成交量减少超5成,大亚湾减少超6成。
2023年,惠州新房成交量还不到高峰时期的4成。
2024年上半年,惠州网签住宅创了近3年新低。
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
特别是惠州的临深板块,房东们着急出手,导致市场上出现很多砍价现象。
有些二手房的实际成交价还不到挂牌价的70%。
单靠自身,很难好转。
中山也一样。
2016年开始就因为深中通道等概念,吸引了不少人去买房,直接把中山买断货。
房价也跟着涨了好几倍。
看看那些年中山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。
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
你能想象,一个城市的固定投资,房地产占了一半吗?
房地产依赖度太高,短期内确实有助于发展,但长期看可不是一件好事儿。
近几年,中山房价开始往下走。
距离深圳最近的马鞍岛,从之前的高点3万多,降到了现在的1.7万左右,还有个别楼盘最低卖到1.4-1.5万。
还有东莞的凤岗。
位于东莞最南端,像一柄尖刀,斜插入深圳腹地。
是目前临深片区中距离深圳最近的。
相比从中山去深圳,还得过桥,往返还得掏130元的过路费。
从凤岗去深圳,过路费不用掏,不堵车四五十分钟就能到福田!
可房价呢?
早些年,凤岗凭借着临深的概念,房价突破4万大关,直逼5万。
现在是多少?
不少楼盘都回到了1字头。
关键是,很难再涨上去!
3
什么情况?
为什么富庶的大湾区,也出现了这样的房价?
为什么就在一线“家门口”,也出现了这样的下滑?
原因其实很简单,自身没有产业和人口支撑。
如果有的话,至少能保证有托底。
我们判断一个地方有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,关键看两点:
一是本地人愿不愿意外溢过去。
二是有没有产业已经落地。
注意,不是规划,而是落地!
只有这样,才能对冲未来的风险。
你想啊,就像惠州一样,本地人大部分都买城区,很少去买大亚湾。
还有中山,本地人也很少去买马鞍岛。
这就导致一些片区太缺真正拥有自住需求的人。
也正因为缺人,缺乏真实的自住需求,所以房价才会往下走。
这不,现在马鞍岛晚上整个区域的亮灯率还是非常低,都没啥人住!
中山最南端的坦洲也是个典型。
距离港澳很近,所以早些年有不少港澳客户组团去买。
某大盘2019年卖过1.7-1.8万的价格,现在均价1.4万,甚至还有1.2万的价格出现。
实地调研发现,前些年已交付的楼栋阳台上,挂了不少“紧急出售”的条幅,抛盘量很大!
以及随处可见的正在卖的现房▼
房多客少,就看谁让利最狠,割肉最多了。
本地居住需求太低,后期就会有集中抛售的风险。
价格战一旦打响,就不会轻易停下。
而中山相对较好的石岐区和东区,房价基本都能稳定在1.6-2万。
这些年,越来越多城市在做一体化。
广佛一体化、中山珠海一体化、深圳东莞一体化、深圳惠州一体化,甚至是珠澳一体化、深港一体化……
这些城市一体化进程中,诞生了太多太多城市新区,这些新区也都上涨过。
如今都被打回原形。
没有产业,没有人口,上哪儿消化囤积的房子?
4
不止临深,环沪、环京又何尝不是如此?
周边不到100公里范围内,现在都出现了总价极低的房子。
来看环京:
涿州、固安、永清、大厂、香河:投资客聚集地,产业园很多,但大都空置。
燕郊:睡城,居住为主。
这里面有太多概念。
但概念玩儿的再6,潮水退去之后呢?
环沪城市群中,倒是有两个产业重镇。
一个是太仓,这里是中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区域,德企亩均产值达1400万元。
另一个是昆山,这个小小的县级市,聚集了大量的外资企业,去年前9个月,又新设外资项目213个。
但,这两个城市的相关产业在现阶段仍未摆脱外包加工、组装制造的桎梏。
聚集的产业大部分都是中外合资的设备制造、电子加工类企业。
至于环沪的海门、启东、吴江、平湖,都是中低端的制造业和外包产业。
而昆山花桥,主要是睡城,以及部分外包产业、仓储物流。
可见,环沪城市群,产业升级、科研创新仍有待提升!
所以,朋友们,请一定要尝试理解以下几点:
1、环一线的艰难,不是简单因为市场,而是缺乏基础托底。
2、环一线一定要慎重,没有托底的高潮,来得快,去得更快。
3、短期决定房价的可以是政策,长期一定是人口、产业、经济、供需等大势。
4、未来股票杠杆如何操作,环一线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去承担保障房功能了。